
勾頭,完整的說法是“勾頭瓦”,也有人叫“貓頭”,北宋《營造法式》稱“華頭筒瓦”,是古建筑上一種很有收藏價值的瓦件,也特別漂亮。
這種瓦一般都非常漂亮,勾頭上的多數有圖案,帶有文化屬性。它分為兩種,第一種是布瓦勾頭(素燒),第二種是琉璃勾頭。它的出現是為了保護瓦壟不下墜,有防止雨水腐朽檐頭的意思(檐頭下面的椽、飛都是木頭的,十分怕雨)。
戰國到秦漢,勾頭都是半圓形,上面有文字和吉祥寓意,如“天降單于”、“四方威儀”等;到魏晉,勾頭變為圓形,受到佛教文化振興的影響,大量的蓮花紋、忍冬紋出現,草樣最多;隋唐,又開始流行獸面紋,宋元勾頭的特色是寶相花,明清時,龍紋、鳳鳥、花草、異獸也就變得花樣格外多,且多為琉璃燒造。